內容目錄:
「省草神器」 DynaVap 無疑在歐美和台灣都是最多人擁有,在論壇上討論度也最高的一款草本霧化器。看到它的省草效率和超強的高度效果,讓很多人開始想入手,但可能首先會遇到的問題就是:款式那麼多,它們差在哪? 買不鏽鋼入門款 M 夠嗎?多花一點買鈦製的 VonG 或 OmniVap 值得嗎?
本篇文章將解釋從最入門的 M 到最頂級的 OmniVap 系列間的差異,帶你挑出最適合你的 DynaVap,一起加入這個充滿樂趣的 DYNA 世界!Welcome to the DynaVerse!
款式 (價格由低到高) | 機身材質 | 頭部材質 | 吸嘴材質 | 14mm Bong 玻璃水冷卻 | 機身尺寸 (含頭部) | 氣流調整 | 旋轉吸嘴 |
3D 玻璃管+鈦頭 | 玻璃 | 鈦合金 | 玻璃 | 需轉接 | 多尺寸可選 | 無 | 無 |
DynaVap M | 不鏽鋼 | 不鏽鋼 | 不鏽鋼 | 需轉接 | 短版 (9cm) | 無 | 無 |
NonaVonG(無吸嘴) | 木頭 | 鈦合金 | 無吸嘴 | 可直上 | 短版 (9cm) | 無 | 無 |
NonaVonG-S | 木頭 | 鈦合金 | 木頭 | 可直上 | 短版 (9cm) | 無 | 有 |
NonaVonG-XLS | 木頭 | 鈦合金 | 木頭 | 可直上 | 長版 (10.7cm) | 無 | 有 |
HydraVonG-XLS | 木頭 | 鈦合金 | 木頭 | 可直上 | 長版 (10.7cm) | 無 | 有 |
OmniVonG | 木頭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可直上 | 短版 (9cm) | 有 | 無 |
OmniVonG-XL | 木頭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可直上 | 長版 (10.7cm) | 有 | 無 |
OmniVonG Hydra-XL | 木頭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可直上 | 長版 (10.7cm) | 有 | 無 |
OmniVap Titanium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需轉接 | 短版 (9cm) | 有 | 無 |
OmniVap Titanium XL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鈦合金 | 需轉接 | 長版 (10.7cm) | 有 | 無 |
C/P值最高的 DynaVap
鈦製頭部+3D 氣流玻璃管

因為 DynaVap 的構造簡單,且部件都是通用的,所以吸引了很多具創造力的廠商,設計推出不同的機身或配件。
3D 氣流玻璃管就是其中之一,它可以搭配任何一款 DynaVap 頭部(鈦頭/不鏽鋼頭)和上蓋(低溫蓋/不鏽鋼蓋),是 DynaVap 系列中,價格最親民、但煙霧冷卻口感卻最好的一款 DynaVap。
相較於不鏽鋼的 DynaVap M,玻璃管的缺點是容易摔破。但優點,則是優異得多的冷卻效果,以分數來對比,大約是60分比90分,尤其在高溫時的入喉感受更是明顯。除此之外,因為玻璃管零件更少,構造也更簡單,所以清潔也更容易,只要泡入95%酒精就能搞定;如果搭配鈦製頭部,還會有更快的加熱、冷卻時間,總體重量也更輕。重點是,即使這樣還是比M更便宜!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「鈦製頭部 + 3D 氣流玻璃管」是C/P值最高的 DynaVap,但小心別手滑摔破了!(點我看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3D 玻璃管身的優勢在哪裡?

「氣流路徑」就是當機身加熱產生蒸氣後,將蒸氣從燃料槽(加熱槽)傳遞到你嘴巴之間的一段距離(表面積),目的就是讓蒸氣在抵達前盡量降溫。例如,用 DynaVap M 乾抽,氣流路徑就是它的不鏽鋼內管;如果是轉接到 Bong 上過水抽,那麼氣流路徑就再加上 Bong 的水冷卻;而在 3D 玻璃管上,氣流路徑就是玻璃管內部本身。
以 DynaVap M 的不鏽鋼內管來對比的話,因為不鏽鋼內管的內部是完全平滑的,所以氣流路徑的表面積就是很單純的 “內管長度 x 內管直徑”。而 3D 玻璃管不但直徑是普通 DynaVap 內管的兩倍,而且內部還是有非常多的凸起,國外網友稱為 “Nipple”。這些凸起能在管身長度不增加的情況下,最大化氣流路徑的表面積,再加上玻璃本身有利於冷卻的材質特性,讓蒸氣在抵達你的喉嚨前能夠大幅度降溫。帶來在低溫時能有更好的風味;在高溫時則能有更溫和、順暢的入喉感。
入門預算的最佳選擇
DynaVap VapCap M 2021

不管是剛要進入草本霧化器或是 DynaVap 的世界,M 都是一個絕佳的起點。雖然需要手動加熱,初期也有一點學習曲線,但它的蒸氣品質、高度效果、省草效率,都高於任何一台相近價位的電子霧化器,而且還有數不清的配件可以升級改裝。
耐用性更不用說,DynaVap 是一隻買了能用一輩子的霧化器,只要偶爾保養,性能完全不會隨著時間而衰退,更不需要考慮電池壽命的問題,到現在還在用第一代 DynaVap M 的也大有人在(例如我本人)。
不鏽鋼的材質、配上簡單且可拆解的的機身構造,就是他最大的優勢。怎麼用都用不壞,也沒有所謂的耗材需要更換,只要定期清潔,每次完成後就像又恢復了全新一樣。
特別是最新的 2021M,被稱作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DynaVap M,結合了歷代的所有優點,除了有「可調容量的燃料槽」、使用彈性更高的「八字進氣孔」,還能無需轉接,直上10mm的Bong。
外觀除了細節滿滿的高質感,更新增了很多具實際功能性的巧思。機身背後的Rocker讓你用觸感就能迅速找到進氣孔;微微曲線型的外觀,在加熱轉動時能提供手指穩定的支撐,改良了上代容易滑掉的缺點;全新設計的頭部,在進氣和煙量上也有著更好的平衡,即使是新手也能有非常棒的體驗!(2021M 開箱影片)(選購 2021M)(選購 2020M)(選購 2019M)
M 與其他所有 DynaVap 款式差在哪?

只講最主要的差異的話,就是全 DynaVap 中只有 M 的頭部和內管是不鏽鋼材質,但其他所有款式(Omni、VonG),則兩者都是鈦金屬製的。而這會帶來更快的加熱、冷卻速度,以及更順暢的進氣。不過,不管是鈦頭或是 VonG 的木管 ,所有部件都有提供單賣,和 M 也都是通用的,可以等熟悉了 DynaVap 之後,再依自己的需求或想加強的部分,透過加裝來升級。(想深入了解鈦頭與不鏽鋼頭的差異可以點此文章)
至於與其他系列的個別差異,以下會有詳細說明。

接 Bong 過水好夥伴:VonG

對於喉嚨比較敏感,受不了太高溫蒸氣;或是想追求最大煙量、最強效果的人來說,讓蒸氣通過 Bong 或 Bubbler 過水冷卻再入喉,會是最理想的使用方式。因為過水能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,讓高溫蒸氣大幅降溫將入喉感變得更清涼。也因為這樣,原本你在乾抽下因為太燙而無法一口抽完的巨量蒸氣,在降溫後就可以吸滿完整的一口,榨乾所有煙量,帶給你乾抽無法達到的超強一擊。
而 VonG 系列,就是專為過水而設計,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需轉接頭,即可接上任何 10,14mm 母頭的 Bong,所以如果你要搭配 Bong 或 Bubbler 使用,VonG 系列會是非常推薦的選擇。
VonG 2021(最推薦)

DynaVap 2021 全新改版的款式中,性價比最高的一款。 功能、外觀、性能上都有全新的設計,且無論在乾抽或過水上都有極佳的效果表現。(購買連結)(開箱評測影片)
性能上,原廠為了將搭配Bong過水的體驗推向完美,為 VonG 2021 設計了專屬的鈦製頭部,在高溫時能將熱度維持,在一口之內創造出巨大的煙量,是所有鈦頭中重擊感最強的一款。喜歡被重重一擊就直接衝上月球的石頭人一定會愛不釋手。
功能上,全新的「日蝕進氣孔」是 VonG 2021 獨有的功能,解決了以往加熱完成後要找進氣孔在哪,吸氣時還要全程用手指蓋住的不方便。VonG 2021 可以透過轉動木頭外管,來蓋住全部或部分進氣孔,來調整到理想的進氣量,完成後便會自動固定。讓你不用找、手也不用按進氣孔,加熱完直接拿起就能抽,用最輕鬆方便,最Chill 的方式,享受每次的美好飛行。
外觀上,原廠首次用上了結合鈦金屬和木頭的機身,是 VonG 系列有史以來的最高規格。木頭外管在材質上,有著不易積熱的特性,在連續多次加熱後也不會像金屬機身一樣偏燙手。管身內部及吸嘴則皆是純鈦材質,能帶來最純淨的蒸氣傳遞,嘴唇貼合吸嘴時也能有冰涼的感受。DynaVap 融合了兩種材質的特性及優勢,打造出了在各方面表現都近乎完美的品牌里程碑:VonG 2021。

NonaVonG(S、XLS)

長短依個人喜好選擇,無吸嘴版則雖然不適合乾抽,但有更便宜的價錢,適合不需要吸嘴,大部分時間都接在 Bong 上搭配水冷卻的使用者。(無吸嘴依然可以乾抽,但使用上相比會比較沒那麼順)(購買連結)
HydraVonG(XLS)

此款上有 DynaVap 2019 全新設計的進氣孔,由多個垂直與斜角的切面構成,細長的錐形角度可使進氣後在內部產生渦流效應。比起只能選擇開或關的進氣孔,HydraVonG 能透過手指移動,即時調節氣流大小,找到最合適的進氣量。(點此看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原廠技術最顛峰:Omni 鈦製系列

Omni 是 DynaVap 最頂級的系列,是 DynaVap 品牌技術的結晶,頭部、吸嘴、內管、濾網⋯⋯ 皆為鈦合金材質,有全系列中最優異的性能,最好的加熱和冷卻效率。在低溫時能有更佳的風味,在高溫時也更盡量保持口感不失真。除此之外,Omni 系列獨有的「氣流調整」功能,你能透過調整吸嘴,調整外部空氣和內部蒸氣的比例,並在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氣流阻力設置後,固定設置並重複體驗。
OmniVap Titanium XL 2021

OmniVap Titanium(XL)

DynaVap 中最輕量化的一隻,除了統一的上蓋之外,整隻機身皆是由鈦合金製成;外觀則是如鑽石切割的幾何表面,不只極美,也讓你在旋轉時更加穩固好轉。
雖然原廠解釋長短版功能上是相同的,但筆者我在兩隻都使用過後,認為還是有細微差異。以形象化的比喻,就有點像賓士的豪華加長房車 S550L 對比跑車 AMG GT 一樣。 我感覺 Titanium XL 長版的口感更醇厚,吸氣時像是一股澎湃的蒸氣暖流,穩定的、大量的入喉;短版則更帶有擊喉感,蒸氣介於燙和醇厚之間,帶著熱度,迅速、直接的衝擊,比起長版的偏溫和,這種微刺激的擊中感也非常過癮。(購買連結)
OmniVong(XL)

OmniVong Hydra XL

VonG 木管和 Hydra 的特點及好處請參考上文,就不重複說明了。這兩款 OmniVong 以功能性角度來講,是全 DynaVap 中最全方位的機型。它們與最高階 OmniVap Titanium 唯一的差別就在機身(鈦合金 vs VonG 木管),而機身材質並不會影響蒸氣品質的性能表現,所以它們除了和 OmniVap Titanium 有完全相同的高性能外,還多了能直接接 Bong 的優勢,重點是入手價還更親民。是在 Omni 系列的預算下,C/P值最高,實用性與性能也完美結合的一款 DynaVap。(購買連結)

DynaVap 的型號名詞解釋:
-S
代表此機型配有「旋轉吸嘴」,能讓你在加熱時有更好、更穩的手持角度,大幅提升加熱時旋轉機身的順暢度,達到更均勻地分配熱量。(例如:NonaVonG-S)
XL
代表此機型是「長版」,有更長的內管(氣流路徑),總長度為10.9cm(短版為9cm)。只有 XL 的 DynaStash 木盒或黑色長版收納管才足以容納。依照原廠的解釋,長短版之間沒有功能差異,也不會明顯改變蒸氣溫度,純粹為個人喜好。(例如:OmniVap Titanium XL)
XLS
綜上所述,代表此機型是「長板」加上「旋轉吸嘴」的組合。(例如:NonaVonG-XLS)
Omni
代表此機型是屬於最頂級的 Omni 鈦合金系列,配有「Omni 鈦製吸嘴+內管」。包含系列獨有的功能「氣流調整」。(例如:OmniVong-XL)

VonG

VapCap on Glass 的縮寫,代表此機型配有寬 14mm 的木頭機身,能無需轉接頭,直接插上任何 14mm 母頭的玻璃水冷卻系統(Bong,Bubbler)使用。(例如:HydraVonG-XLS)
鈦製頭部

Dynavap 系列中,除了最基本款的 Vapcap M 是使用「不鏽鋼頭部」之外,所有的機型 Omni、VonG…等等系列,都是原廠即搭配鈦金屬製的頭部。但兩者的尺寸是完全相同,且就如同其他所有的Dynavap配件一樣,是可以通用的。
比起不鏽鋼頭部,鈦製頭部有更快的加熱、冷卻速度,更好的進氣⋯等優點,還有一個獨有的功能:可調整容量的燃料槽(詳細比較鈦頭vs不鏽鋼頭,請點此)

可調整容量的燃料槽:鈦頭的燃料槽內部,除了可以將濾網放在最底部之外,上方還多了兩個額外的卡點,可以將濾網往上固定到兩個卡點其中之一,就能使燃料槽空間變小,將總容量減少到原本的大約 25%、50%。
最後,Have A Good Trip!
👉 逛逛我們的蝦皮賣場:
https://shopee.tw/GoodTripVaporizer
👉 選購 DynaVap 系列機型與配件:
https://sho.pe/DynaVap-All-Collection
👉 所有我們翻譯的霧化器介紹影片: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YouTube
👉 關注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: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