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d Trip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  • 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  • 草本霧化器101
    •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
    •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
    •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
    •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    • 第五集:霧化器溫度該設定幾度?
    •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  • 開箱介紹&使用教學
    • 攜帶型霧化器
      • 所有品牌機型
      • ARIZER
      • BOUNDLESS
      • DAVINCI
      • Dynavap
      • FLOWERMATE
      • GHOST(MV-1)
      • HEALTHY RIPS(FURY)
      • LOTUS
      • STICKY BRICK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(Mighty/Crafty)
      • VIVANT(VleaFGO/Ambit)
      • X-MAX(FOG/Starry/V2Pro)
    • 桌上型霧化器
      • Arizer Extreme Q
      • STICKY BRICK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 Volcano Hybrid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 Plenty
    • 霧化器周邊配件
    • 霧化器小技巧&小知識
    • 濃縮物專用機型(Vape Pen)
  • <Shopee 蝦皮賣場>
  • <港澳購買請訊息至FB>
  • 團結力量大,歡迎各式合作與經銷批發洽詢:goodtripvaporizer@gmail.com
Good Trip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  • 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  • 草本霧化器101
    •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
    •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
    •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
    •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    • 第五集:霧化器溫度該設定幾度?
    •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  • 開箱介紹&使用教學
    • 攜帶型霧化器
      • 所有品牌機型
      • ARIZER
      • BOUNDLESS
      • DAVINCI
      • Dynavap
      • FLOWERMATE
      • GHOST(MV-1)
      • HEALTHY RIPS(FURY)
      • LOTUS
      • STICKY BRICK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(Mighty/Crafty)
      • VIVANT(VleaFGO/Ambit)
      • X-MAX(FOG/Starry/V2Pro)
    • 桌上型霧化器
      • Arizer Extreme Q
      • STICKY BRICK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 Volcano Hybrid
      • Storz & Bickel Plenty
    • 霧化器周邊配件
    • 霧化器小技巧&小知識
    • 濃縮物專用機型(Vape Pen)
  • <Shopee 蝦皮賣場>
  • <港澳購買請訊息至FB>
DynavapDynaVap 週邊配件霧化器週邊配件

DynaVap M 升級鈦頭值得嗎?:鈦製頭部 vs 不鏽鋼頭部(包含實測數據)

by Good Trip Vaporizer 2019-12-13
1305 點閱數

內容目錄:

  • 我是如何測試的?
  • 使用體驗上有什麼差異?
    • 更快的加熱、冷卻時間:
    • 可調整容量的燃料槽:
    • 上蓋降溫到手可以碰的時間:
    • 更順暢的進氣:
  • 結論

本篇文章將會以實測數據的方式,深入解釋鈦製頭部和不鏽鋼頭部的不同,及詳細解釋升級後會在日常使用體驗上會帶給你哪些改變。

頭部鈦製頭部(2019 版)不鏽鋼頭部(2019 M)
加熱完成時間第 13-15 秒第 18-20 秒
冷卻完成的時間(共兩聲)第 82-87 秒(花約72秒)第 110-120 秒(花約100秒)
上蓋降溫到手可以碰的時間第 95-100 秒第 150-160 秒
完全降溫,回到室溫的時間第 220-240 秒第 270-300 秒
密封環個數4個3個
燃料槽容量可調整 約 0.025-0.1 公克不可調 約 0.1 公克
重量(不含上蓋)3.13 公克5.38 公克
頭部材質(包含濾網)Grade 2 純鈦醫療級不鏽鋼

我是如何測試的?

測試機型:全原廠 2019 M(不鏽鋼頭部)vs 2019 M 搭配鈦製頭部

使用的打火機: Honest 小型單焰噴射打火機

加熱的完成時間:從完全冷卻的室溫,加熱到最高溫,也就是上蓋最底部的位置。加熱時以中等偏快的速度,在手指間旋轉 DynaVap 使整圈能均勻加熱。並保持手部穩定,將火焰落點都集中在完全相同的位置,烤到喀 Click 聲響起為止。

冷卻完成的時間(共兩聲):加熱完成的喀 Click 聲響起後,我會讓頭部懸空擺著,不接觸任何會讓它加速冷卻的外部物體(例如金屬或磁鐵),直到頭部自然降溫到冷卻的兩聲喀 Click 聲響起為止。

上蓋降溫到手可以碰的時間:冷卻的兩聲喀 Click 聲響起後,我會每隔 5-10 秒,用指尖碰觸一下上蓋測試溫度,直到可以完全用手指捏著上蓋並拿起,也不會被燙到為止(這時還是溫的)。

完全降溫,回到室溫的時間:再來我會每隔 10 秒,用指尖碰觸一下上蓋及頭部測試溫度,直到完全降溫至室溫,也就是未使用時的溫度,為止。

使用體驗上有什麼差異?

先簡單講 DynaVap 的正確使用流程:

  1. 裝好燃料後,用噴射打火機加熱上蓋
  2. 加熱完成,聽到喀聲 Click(1-2聲 不一定)
  3. 開始吸氣(抽)
  4. 冷卻完成,聽到喀聲 Click(總共會有2聲)
  5. 這時才可以再加熱,開始下一口的循環

更快的加熱、冷卻時間:

相信有用過M的人都知道,在加熱完成,抽完一口後,不鏽鋼頭部的餘溫還會維持很久,你必須耐心等到聽到冷卻的喀聲後,才能開始下一口。如果你不小心提早加熱了(這個經驗應該不少人有過),你就會看到燃料槽過度加熱,開始冒煙,打開來看,整鍋草就已經變黑、燒焦了。

而鈦製頭部,因為進氣更順暢、進氣量也更大,在你吸氣時,它能同時將更多的外部空氣導入頭部中,幫助加速冷卻。加上鈦合金的材質特性,不但加熱完成的時間更快,冷卻喀聲也會更早出現。在吸氣結束後沒幾秒,甚至在你一口快結束時,就能冷卻完成,並且馬上接著下一口,而不像不鏽鋼需要等待長得多的時間。

那這在實際使用上代表著什麼呢? 這為你帶來的好處就是:兩口間的等待時間更短,以遊戲術語來講,就是CD時間更短。

當你要分朋友抽的時候,不用再說「再等一下!因為它還沒冷卻」,然後還怕沒聽到喀聲,兩個人一起在很高的狀態下,屏氣凝神的等待喀聲出現,或兩個人都不知道喀了沒,一直問對方「喀了嗎? 你剛剛有聽到嗎?」(想起來有種 Cheech and Chong 的喜劇感XD)。

或是例如在電影院外面,開演前你想要補好補滿再進去,這時如果用鈦頭,它的CD時間更短,你能一口緊接一口,迅速榨乾一整鍋,獲得所有效果。相較於加熱、冷卻都更久的不鏽鋼頭部,整個過程時間會增加 40% 以上,你很可能就錯過片頭5分鐘了。所以,不管是趕時間,或甚至只是日常使用,CD時間更短這點都是能帶來顯著優勢的。

可調整容量的燃料槽:

先說明調整容量的方式:鈦頭的燃料槽內部,除了可以將濾網放在最底部之外,上方還多了兩個額外的卡點,可以將濾網往上固定到兩個卡點其中之一,就會使燃料槽空間變小,將總容量減少到原本的 25% 或 50%(如圖)。

對於用量不大,耐受性也不高的微量使用者來說,能把燃料槽調小這點肯定很吸引人,可能你就是因為看到了這個特點,才開始想了解鈦製頭部,甚至考慮要購入。

但老實說,我認為這點可有可無,我只會視為屬於「更方便」的優勢,而不是鈦頭的主打賣點,更不會說這是一個足以大幅提升使用體驗的功能。

我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 DynaVap 系列是燃料寬容性非常高的機型,不像有些機型,磨得太粗,不行;裝得太少太鬆散,也不行。而 DynaVap 不管你燃料磨得粗或細,不管你放全滿或半鍋,它都能給你很好的效果。

所以,我要說的是,即使沒有調整容量的功能,你一樣也能在濾網維持原位的情況下,選擇全滿或只裝半鍋,帶給你的效果也和調整後幾乎無差異。而我上面說的「更方便」的優勢,就是在如果你確定你都要只要用半鍋的情況下,你可以直接把濾網卡到半鍋(50%)的位置,以後你的「直接裝滿」就是等於半鍋,而不用在直接裝滿後,還要多一個把裡面的一半草再挖出來的步驟,這就是方便性提升的地方。(因為裝料最迅速也最好的方式,就是直接裝滿,燃料槽直接往裝著草的容器用挖的,或用吸的裝滿。用手拿草裝,不但會沾到手,速度也比較慢。)

如何調整燃料槽容量?

上蓋降溫到手可以碰的時間:

我會在冷卻時間外,又另外放入這個時間,是因為冷卻喀聲響起後,只是代表能加熱下一口了,但並不代表不會燙了,這時的頭部還處於高溫的狀態,直接摸上蓋肯定會被燙到。而如果這是一鍋的最後一口,你抽完要裝新燃料,就必須經過把上蓋拿開這個動作,所以可以想成這是兩鍋之間的等待時間。

當然我知道有些人是鐵砂掌不怕燙,所以這個測試結果會帶有一點主觀性。但秒數當作參考就好,主要看的是差異比例,可以看到,在這點上,鈦頭降溫速度會比不鏽鋼頭快上兩倍左右,幾乎在冷卻喀聲響起後10秒內就可以觸碰;不鏽鋼則是喀聲後30-40秒才降溫到可以觸碰的溫度,這個差異是非常大的。

更順暢的進氣:

由左至右:2017>2018>2019 M(不鏽鋼頭部)

進氣量&進氣順暢度:鈦製頭部>2019 不鏽鋼頭部>2017/2018 不鏽鋼頭部

這裡要先說一下,本測試使用的是 2019M,如果你的 M 是 2017/2018,那在進氣這點上,差異更會極度明顯。因為在 2018M 到 2019M 的升級中,原廠首次在基本款 M 的頭部上加了之前只有在高階鈦頭上才有的進氣凹槽,還改變了進氣的刻痕,這讓 19M 的進氣比起 18M 明顯提升。而鈦頭的進氣,又比 19M 更高了一個等級。

進氣的差異,原因就在外觀上,有幾點不同之處(與19M相比):兩者皆有五片散熱片,但鈦頭的似乎更扁一些。進氣凹槽也都是三個,但不銹鋼的較深但偏窄;鈦頭則是較淺但面積更寬。最大的差別是在進氣刻痕上,不鏽鋼是有拐角的閃電型,刻痕的深度也較淺;鈦頭則是從底部到頂部一氣呵成向上的螺旋形,刻痕的深度也更深,可以導入更大量的氣流。

在這點上,比較難用文字精確的形容出差異,但只要你有機會可以同時交叉比對,你會發現鈦頭吸氣起來的阻力明顯更小、氣流更順暢,從吸氣的聲音上也可以聽出來,輕輕吸就可以獲得比 19M 更大的進氣量,有一種開 Turbo 的感覺。

結論

鈦頭是所有 DynaVap 原廠配件中,裝上後升級幅度最大、也最實用的一個,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「進氣量」「冷卻速度」顯著提升。對於微量使用者來說,調小燃料槽是個超方便的功能;對於耐受性高的大隻佬來說,迅速的冷卻和加熱,能讓你不用等待,一口接一口,快速榨乾一鍋。還有進氣的提升,無論你是 17/18/19 M 的使用者,換上後都能感受到吸阻變小,氣流明顯更順暢。總而言之,這是一個能真正提升使用體驗的有感升級。如果有預算要升級你的 M 的話,那鈦頭是你該考慮的第一選擇。

最後,Have A Good Trip!

 

👉 逛逛我們的蝦皮賣場:

https://shopee.tw/highway420

👉 所有我們翻譯的霧化器介紹影片:
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YouTube

👉 關注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:
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Facebook

DynaVapDynaVap週邊配件原創文章霧化器週邊配件
0
FacebookRedditTelegramLINE
Good Trip Vaporizer

上一篇
我的 DynaVap 上蓋很鬆怎麼辦?(上蓋鬆緊度調整教學)
下一篇
RUBI 開箱評測:年度最佳油筆(KandyPens RUBI)

更多相關文章

DynaVap M 新手使用指南:每個飛行員都該來一管的省草神器

Sneaky Pete 年度最佳機型獎:Vortex 鈦製渦流管身(by Simrell Colle...

DynaVap 購買指南:從 M 到 OmniVap 全系列詳解

DynaVap M 使用教學:烤出最大蒸氣的五個技巧

Vortex 開箱評測:超越OmniVapXL的巔峰之作 (Simrell Collection V...

Vortex 開箱評測:史上最棒的 DynaVap 體驗 (Simrell Collection V...

CP值最高的DynaVap,冷卻口感大升級:3D氣流玻璃管身

HydraVonG 開箱評測:渦流進氣的全新世代(DynaVap HydraVonG 2019)

Dynavap M 2019 開箱評測:有感升級的省草神器(DynaVap VapCapM 2019...

全新改版 DynaVap M 2020 vs 2019 外觀比較搶先看!

請留言 取消回覆

Save my name, email,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.

最新消息&優惠資訊

Good Trip Vaporizer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
熱門文章

  • 1

    草本霧化器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
    2020-08-07
  • 2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
    2019-11-29
  • 3

    DynaVap M 新手使用指南:每個飛行員都該來一管的省草神器

    2019-12-09
  • 4

    【SLX 開箱介紹】:一顆用一輩子,永不沾黏的陶瓷研磨器(SLX Grinder)

    2020-10-06
  • 5

    Santa Cruz Shredder 開箱評測:Wiz Khalifa 愛用,世界第一名的研磨器!

    2020-09-18
  • 6

    Ambit 開箱評測&教學:挑戰最高C/P值!超迷你的蒸氣怪獸(Ambit by Vivant)

    2020-08-06
  • 7

    Ambit 開箱評測&教學:入門級王者,美國大廠的野心(Ambit by Vivant)

    2020-08-06
  • 8

    Vleaf Go 開箱介紹&教學:一鍋裝滿只要0.03g,超高C/P值的省草神器(Vleaf Go by Vivant)

    2020-07-10
  • 9

    Vleaf Go 開箱介紹&教學:小資族的救星,超乎預期的入門首選(Vleaf Go by Vivant)

    2020-07-10
  • 10

    如何調整 DynaVap 燃料槽容量大小?(2020 M、鈦頭皆適用)

    2020-05-26
  • 11

    DynaVap 購買指南:從 M 到 OmniVap 全系列詳解

    2020-04-20
  • 12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
    2020-02-20
  • 13

    Storz&Bickel APP 連線教學:網頁版電腦 + IOS 系統(適用 Crafty+/Volcano Hybird 含功能介紹)

    2020-02-04
  • 14

    Mighty/Crafty 必備配件三寶!性能解封,開啟完整的使用體驗(Storz&Bickel)

    2020-01-17
  • 15

    DynaVap M 升級鈦頭值得嗎?:鈦製頭部 vs 不鏽鋼頭部(包含實測數據)

    2019-12-13
  • 16

    我的 DynaVap 上蓋很鬆怎麼辦?(上蓋鬆緊度調整教學)

    2019-12-12
  • 17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五集:溫度該設定幾度?

    2019-12-10
  • 18

    DynaVap M 清潔保養教學:5個步驟找回全新的性能(包含拆解組裝)

    2019-12-05
  • 19

    Mighty 和 Crafty+ 差在哪?哪台是更適合我的德製機王?(優缺點及差異比較)

    2019-12-03
  • 20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(Conduction vs Convection vs Hybird)

    2019-11-15
  • 21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(Portable vs Desktop Vaporizer)

    2019-11-08
  • 22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(On-Demand vs Session Vaporizer)

    2019-11-01

@2019 - All Right Reserved.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Good Trip Vaporizer


回到頁面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