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d Trip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  • 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  • 草本霧化器101
    •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
    •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
    •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
    •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    • 第五集:霧化器溫度該設定幾度?
    •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  • 霧化器評測&教學
    • 所有品牌機型
    • STORZ&BICKEL 德製機王
    • HEALTHY RIPS 中階霸主
    • VIVANT 入門性能首選
    • Dynavap 省草神器
    • STICKY BRICK 純對流機王
    • X-MAX 高品質入門機型
    • BOUNDLESS 蒸氣巨獸
    • LOTUS 美國製造
    • DAVINCI 達文西
    • ARIZER 加拿大
    • 霧化器周邊配件
    • 霧化器小技巧&小知識
    • 濃縮物專用機型 Vape Pen
  • <Shopee 蝦皮賣場>
  • <港澳購買請訊息至FB>
  • 團結力量大,歡迎各式合作與經銷批發洽詢:goodtripvaporizer@gmail.com
Good Trip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  • 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  • 草本霧化器101
    •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
    •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
    •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
    •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    • 第五集:霧化器溫度該設定幾度?
    •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  • 霧化器評測&教學
    • 所有品牌機型
    • STORZ&BICKEL 德製機王
    • HEALTHY RIPS 中階霸主
    • VIVANT 入門性能首選
    • Dynavap 省草神器
    • STICKY BRICK 純對流機王
    • X-MAX 高品質入門機型
    • BOUNDLESS 蒸氣巨獸
    • LOTUS 美國製造
    • DAVINCI 達文西
    • ARIZER 加拿大
    • 霧化器周邊配件
    • 霧化器小技巧&小知識
    • 濃縮物專用機型 Vape Pen
  • <Shopee 蝦皮賣場>
  • <港澳購買請訊息至FB>
購買指南

草本霧化器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
by Good Trip Vaporizer 2020-08-07
7930 點閱數

內容目錄:

  • 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霧化器?
  • 預算:我需要準備多少預算?
  • 加熱方式:手動噴槍加熱?電子自動加熱?
    • 手動噴槍加熱(DynaVap,Sticky Brick,Lotus…)
    • 自動電子加熱(Mighty,Crafty,Fury Edge,Ambit,VleaF GO…)
  • 攜帶方便度:主要在家使用?還是每天帶出門?
    • 手動/電子式加熱:
    • 機身大小:
  • 機型推薦:那麼,你最在意的是什麼?
    • 預算下的最佳選擇:
    • 蒸氣品質:
    • 攜帶方便性:
    • 電池續航力:

(若不需要挑選教學,可直接跳到5.機型推薦)

推薦搭配以下文章閱讀,完整了解挑選霧化器時的注意事項: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(ON-DEMAND VS SESSION VAPORIZER)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(PORTABLE VS DESKTOP VAPORIZER)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(CONDUCTION VS COMVECTION VS HYBIRD)

草本霧化器101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五集:溫度該設定幾度?

草本霧化器101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
霧化器款式這麼多

差在哪?我該怎麼選?

每天回覆訊息,為每個人解答有關霧化器(Vaporizer)的問題,根據每個人的需求,提供購買霧化器的推薦和建議,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。而我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:「我看到你賣場的款式這麼多,而且我已經有做了一些研究,但我真的還是不知道怎麼選,請問這台和那台有什麼差?哪款適合我?你怎麼推薦呢?」

三年前,我第一次點進霧化器網站,也遇到一模一樣的問題。看到幾十台不同品牌,不同形狀大小,有的長得像筆,有的根本就是一塊木頭,什麼傳導式、對流式加熱,什麼噴槍加熱、電子加熱,從2000塊到20000塊都有,眼花撩亂,讓人彷彿有種第一次在挑手機或買車時,看著規格表時黑人問號的既視感。這時我心裡想的只有:我的天⋯⋯它們到底差在哪?

三年後,對於買霧化器,我有著真金白銀的血淚經驗,在寫這篇推薦指南前,我總共使用了30款以上的霧化器,平均每個月買一款,花了台幣10萬以上。有踩過 G-Pen 的雷,用了一次,高溫就吸到塑膠味,直接認賠打入冷宮;也領教到「貴,但貴得值得」的 Storz&Bickel 德國工藝,設計上的巧思和深究使用者體驗的精神,讓我荷包君大失血,忍不住把全系列都買了一遍。

我從大家都聽過的,可能你現在手上還正在用的,省草神器 DynaVapM 開始入門,在這之前都用捲煙和PIPE的我,都不知道,原來品種間的差異,不只是聞起來的香氣不同,顏色外觀不同,連抽起來的風味口感、效果,都可以是有明顯差別的,你可以嚐到甜甜的水果味或深厚的泥土、松果味,把原本只是單純地消耗草本獲得效果,更進一步提升為對不同品種間最細節的品味。之後又體驗到燃燒完全沒法比的省度後,從此轉向霧化的懷抱。

但是,從人手一支的 DynaVapM,到公認的蒸氣之王 火山 Volcano(世界上唯一被認證為醫療級的霧化器)都用過之後。我的心得是:

目前世界上,沒有一台「完美的霧化器」

就算是20000元的 Volcano,也可能不如一隻2000元的 DynaVapM 來得更適合你,一切都要取決於你的需求。

講到了需求,我們就直接切入正題,為了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霧化器,你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

・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什麼?(蒸氣品質、便攜性、預算、電池續航力⋯⋯)

・我是自己單獨使用?還是有多人使用的需要?

・我都是在家使用?還是會帶出門?

這篇指南的任務就是,一步步分析,你在挑選霧化器時,會遇到的問題,會需要做出的選擇。

並且了解不同選擇,會為你帶來哪些實際使用上的差異?

以及,如何挑選出最符合你自身使用情況的霧化器?

在指南的最後,我會由推薦程度高到低排序,為不同的優先級,例如蒸氣品質先決、預算先決,推薦幾款不同的霧化器,讓你比較看看,哪台最符合你的生活情境或需求。

所以,不管你是預算無上限,只追求最高體驗的專業級石頭人;或是入門預算,追求最高C/P值的休閒小資族群。在看完本篇指南之後,你都將有能力找到屬於你的那台霧化器,開開心心的踏入這個大坑。

注意:指南中的每一款霧化器,都經過我長期親身使用,並且實際擁有,我可以保證每款都是品質優良,可以真正體驗到霧化優勢之處的機型,否則我將不會推薦。
但是記住,世界上沒有「完美的霧化器」適用於每一個人,每台機型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,因此,瞄準好你的需求和目標後,我們就開始吧!(最新更新:2020/8)

預算:

我需要準備多少預算?

霧化器的價格範圍非常廣,從2000元的 DynaVap,到超過10000元的 Mighty,甚至還有超過20000元的 Volcano。很多人可能覺得,平平都是霧化器,都一樣由吸嘴、加熱器、燃料槽所組成的,怎麼價格差異那麼大?到底差在哪?

總歸一個答案就是:「蒸氣品質」

就和車子、電腦、手機⋯⋯或大部分的消費性產品一樣,一分錢一分貨也適用於霧化器。

如果今天把市場上所有的霧化器排列在桌上,價格遮起來,讓大家盲測,並依照每個人感受到的「蒸氣品質」從滿意到普通,做出排序。

當價格揭曉後,你會發現,「價錢由高排到低」的排序,基本上就和剛剛大家的「蒸氣品質由滿意到普通」的排序是幾乎一模一樣的。

而「蒸氣品質」顧名思義就是你吸進的蒸氣的品質。感覺好像很直觀,但對於從來沒用過霧化器的人來說,這是個很抽象的概念。但主要有以下三個判斷標準:

1.「順口程度」:蒸氣入喉時的舒服程度。冷卻性能如何?在吸入前,蒸氣是否已經足夠冷卻?還是依然偏燙?吸氣阻力是順暢還是較緊、較塞?

2.「風味口感」:能不能純淨、忠實的傳達不同植物品種的不同風味?以及其中的細節?還是製造的材質、或設計得不夠好,使得在加熱(特別是高溫)時會有其他味道參雜其中?

3.「效果強度」:高度、起飛速度、蒸氣的濃度(煙量)、純度、飛行持久度。

以汽車來類比,「蒸氣品質」就像是汽車的馬力或是性能。和汽車一樣,越貴的款式,通常會有越好的製造品質、科技、用料和設計。而霧化器的蒸氣品質,就來自於加熱系統(引擎)的設計、構造、材質的選用、加熱模式的調教⋯⋯等等,相互作用而成,每個環節都會加減個幾分的性能,最後的總分就是你吸入的蒸氣,也就是一台霧化器的「蒸氣品質」。

但這並不代表便宜的機型,蒸氣品質就很「差」,而只是代表使用上的體驗會有不同。就像汽車的作用就是把你從A點載到B點;而霧化器的作用,就是將植物中的有效成分,轉變為蒸氣,讓你透過吸入蒸氣,得到植物的效果。

開一台80萬的國產車,和開一台1800萬的法拉利,油門踩下去的熱血度絕對天差地別,但你也不會因為貴了20倍,你就能用飛的到達B點,一樣還是四顆輪子,作用也還是一樣,都是把你從A點載到B點,到達時間也不可能快上20倍。

霧化器同理,在高階和入門機型上,上述三點的「蒸氣品質」確實是會有明顯的體驗差異。但在機型有達到基本的製造品質水準前提下,一台3000元的霧化器,就能完成「將植物內成分轉變為蒸氣」的任務,只是各方面就沒那麼完美,但就算是價格相差5倍,一台15000元的機型,也不會讓你有3000元機型的5倍高度。但要知道的是,入門款口感可能會比較燙、風味的表現也不會細節到讓你驚嘆;而高階款則是能給你近乎零的吸氣阻力、加上像在品酒般的風味口感,及滿滿的煙量與效果。

所以,需要多少預算? 這取決於你對於「蒸氣品質」有多高的要求。

加熱方式:

你要選擇手動噴槍加熱?

或是自動電子加熱?

市場上大部分的霧化器都是自動電子加熱,只要開機設定溫度,等待加熱完成,就能享受蒸氣,但還有少數的機型,例如木頭牌 Sticky Brick,或人手一支的 DynaVap,它沒有電池,沒有按鍵,更沒有螢幕顯示溫度,而是需要你透過火力足夠的噴槍打火機,自己手動控制加熱。聽起來很不方便?確實。但不適合你嗎?這就要看完才知道了。

這是你在挑選霧化器時,會遇到的第一個重大選擇,以下我會列出兩者的優缺點,讓你了解它們在使用時的差異性。

手動噴槍加熱(DynaVap,Sticky Brick,Lotus…)

優點:

1. 性價比高,同價位會比電子型有更好的性能。

2. 使用樂趣、可玩性高,有很多小技巧可以挖掘。

3. 加熱速度快,快的幾乎是即時完成(3秒內),慢的約在30秒以內,隨時能來一口。

4. 經久耐用。靠單純的 「機械式運作」,沒有電池,也沒有任何的電子零件,正常使用保養下,沒有故障的可能。

缺點:

1. 要有噴槍打火機才能使用,等於要帶兩項東西。

2. 有學習曲線,要發揮完全性能需要掌握技巧,上手也需要時間。

3. 每抽一口,都要重新加熱一次,速度雖快,但多人連續使用仍較不方便。

4. 沒有精確的溫度顯示(螢幕或燈號),若技術未純熟,可能會過度加熱。

5. 戶外使用不方便,需要考慮環境干擾,太陽太大,容易看不到火焰;風太大,火焰也容易飄,難以瞄準。

自動電子加熱(Mighty,Crafty,Fury Edge,Ambit,VleaF GO…)

優點:

1. 通常有USB充電。外出時,行動電源、車充⋯都可以隨時充電。

2. 使用方便。裝料、開機、設定溫度、加熱完成、開始抽。就是如此簡單。

3. 外出使用不惹眼。抽的時候看起來就像一般電子菸,比起用打火機烤低調得多。

4. 方便多人分享。每口間沒有「點火加熱」的步驟,加熱完成就可以像捲煙一樣開始 Puff Puff Pass。

5. 精準的溫度控制。根據不同的溫度會釋放不同的大麻素,你可以透過電子控溫,自由設定想要的溫度,能更好控制「想要得到的效果」。

缺點:

1. 加熱時間通常較久,快的約30秒,慢的約1-2分鐘。

2. 價格通常更高。相同性能下,電子型會需要準備比較高的預算。

3. 電池壽命問題。就像手機,除非是可更換電池,不然在多年使用下,總電量一定會減少,不如全新時的續航力那麼長。

攜帶方便度:

你主要在家使用?

還是每天帶出門?

雖然本篇介紹的都是攜帶式機型,但不一定每款攜帶機型都適合天天帶出門,也不是每種加熱方式都適合帶出門,你要考慮的有幾樣因素:

你出外使用的環境是怎麼樣?(手動/電子式加熱)
你一次出門的用量大概是幾鍋?(電池續航力)
你帶出門是放口袋還是帶包包?(機身大小)

手動/電子式加熱:

如前文所述,在外拿噴射打火機手動加熱,容易受到環境干擾;電子式則操作簡單,開機就能使用,比起用火,視覺上也較低調,出門使用會是比較方便的選擇。

機身大小:

口袋便攜型

以輕便、方便攜帶作為目標的機型,適合以出門為優先考量的使用者。

舉例機型:Crafty+、ArGo、IQ、V5 Nano、FURY EDGE(FURY 2)MIQRO、Starry

型狀扁平、方正、掌心大小,重量通常在150公克以下,可以輕鬆放入口袋的款式。但這類機型,通常為了要做出迷你的尺寸,勢必要將電池以及加熱器的尺寸縮小,所以輕便的代價,會是「電池續航力」以及「兩口間產煙的速度」。

電池續航力:口袋攜帶型充滿電一次通常可以使用3-5鍋。如果不夠,可以靠選擇「可更換電池」的款式,或是「USB充電」車充、行動電源,來補足。

產煙速度:產出煙的速度較慢,就像遊戲中技能冷卻時間較長一樣。相較於家用便攜型,口袋型的兩口之間,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,才能產出足夠的煙,所以也比較不適合「多人連續使用」的情況。

家用便攜型

適合有帶包包出門;或是定點使用、多數在家,偶爾外出的使用者。

舉例機型:Mighty、Solo2、TERA、MV-1、CFX

尺寸會較高也較厚,重量約在 200-350g,除非是大口袋工作褲,不然出門只能放包包中。同價位下,體積較大的機型,通常會有較好的性能。(包括蒸氣品質、煙量、產煙速度、電池續航力⋯⋯等等)許多品牌的性能機王就是屬於這個類別。

因為機身內部較大,在設計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,可以放入更巨大的加熱器及電池。因此帶來更優秀的控溫,及更快的產煙速度,就算是一口接一口,持續使用,煙量也是源源不絕。適合用量大、耐受性高的大隻佬,或是多人使用。

還有極長的電池續航力,充滿電一次通常可以使用6-10鍋。

機型推薦:

那麼,你最在意的是什麼?

(以推薦程度排序)

預算下的最佳選擇:

1. Vivant Ambit:

Ambit 在我推薦的電子霧化器中,是最便宜的兩款之一(VleaF GO)。雖然市場上的確有更便宜的機型,但經過我們深入測試後,Ambit 無庸置疑是目前入門款中的性價比第一名。甚至我敢說,這是一台你用了就會真心喜歡上且佩服的強大霧化器,而絕不是因為預算而妥協的選擇(特別是當你用過其他入門機型)。

他就像Mighty/Crafty 一樣,是一台人人都能拿到立刻上手,使用彈性極高,幾乎不用學習就能每次用都滿意的霧化器。你可以只裝少到0.08g,或多到0.15g的草,他都能帶給你飽滿的煙量和強勁的效果(當然放的量越少抽的總口數也越少)。而且省草效率極高,最高溫可以設定到230°C,把草的最後一絲效果都完全榨乾,而且使用後的草(ABV)顏色也非常均勻,幾乎不會有沒加熱到的部分,讓草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。

但當然,在蒸氣品質上還是無法與Mighty/Crafty 相比。主要是抽到的蒸氣會比較燙,所以建議可以搭配Bong 水冷卻解決這個問題,能明顯提升使用體驗外,配上Ambit 的大煙量能力灌滿整支Bong,帶來的起飛效果也是一絕!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2. Vivant VleaF GO:

VleaF GO 是一台專為小用量使用者設計的霧化器,獨特又方便的電子單口式加熱,非常適合台灣的使用環境。

他就像不用火烤,能自動加熱的DynaVap 省草神器一樣,不僅用量少(一鍋最少只要放入0.03g)、效果好,而且是單口式加熱,一次加熱只抽一口,感覺高度夠了能隨時停下,所以用量非常好掌控。適合量不多、偶爾飛一下,一點點就很有感的使用者。

不像DynaVap 要手動火烤加熱10-30 秒才能抽,VleaF GO 是電子自動加熱,只有一顆按鈕,即按即抽,無論是出門在外或日常在家,隨時想要補一口,他都能在三秒內完成加熱產出蒸氣,馬上滿足你的需求。

但美中不足的是,他的加熱槽離吸嘴很近,因此蒸氣的冷卻很少。所以當設定到最高溫時,直接乾抽的溫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,因此強烈建議要搭配Bong 水冷卻才能完全發揮他在最高溫時的性能。且在搭配之後,無論在哪個溫度,蒸氣量、風味口感、榨乾能力,都會更加提升。VleaF GO 可說是在方便度、蒸氣品質、省草,這三個綜合能力下,誰都無法替代的選擇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3. Healthy Rips FURY EDGE:

EDGE 只要中階入門的預算,卻能有接近中高階的性能,是此價格帶C/P值第一的選擇。它是由歐美票選的年度最佳霧化器 Fury2 升級而來,除了有掌心大小的高便攜度之外(在下面「攜帶性」中會提到),還有極佳的省草效率,一鍋不到0.15的量,就可以抽超過10口,其中還有一半以上會是大煙(燃料的品質也會影響)。

蒸氣品質雖然不可能到 Mighty 那種等級的完美,但口感,特別是蒸氣量及產煙速度,絕對在同級水準之上。原廠還有附上一個「配件底座」,可以直接在機身裝上原廠出的水冷卻系統、轉接頭、玻璃吸嘴使用(DynaVap的玻璃管身也適用),將蒸氣再冷卻,進一步升級體驗。在這個價格下,可以說是零缺點的一台霧化器,非常推薦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4. DynaVap VapCapM:

即使你的預算是無上限,我也推薦一定要有一隻DynaVap,更何況最入門款只要2000元左右。你可以理解成它用了手動加熱的「不方便」,換來了遠遠超過它售價的性能。

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省度和效果,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,對一個用量不多的新手飛行員來說,一鍋不到0.1g的量,就能帶你高空飛行2-3次;對耐受性高的大隻佬來說,一鍋下去也能到達滿意的舒服高度。而且起飛時的加速度之快,是沒有一台相近價位的霧化器能比的。我遇過無數的 DynaVap 使用者(包括我),就算是在購入了機王 Mighty 之後,使用 DynaVap 的頻率依然很高,可見大家喜歡 DynaVap 的程度,和它的獨特性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蒸氣品質:

1. Storz&Bickel Mighty:

Storz&Bickel 是霧化器界中,唯一在德國製造的品牌,他們的機型確實是市場上最貴的,但多年來不管有多少挑戰者和「致敬者」,依然沒有廠商可以超越 Storz&Bickel 的製造品質和機身設計。德製機王 Mighty 從推出的那一年起,到現在,在歐美霧化器評測網站的年度最佳霧化器中,年年都是第一名。最大的原因就是蒸氣品質,不但是公認的第一,而且是第二名看不到車尾燈的第一。

Mighty 的蒸氣,集風味口感、效果強度、濃密煙量於一身。雖然我不會說它在三種個別項目中都是市場第一,但它三項的加總分絕對是最高,且也是最平衡的機型。它的省草效率不差,但如果你為了省草而買它,可能會不如預期(如果你的標準是DynaVap的話),但如果你是追求高度,追求效果,追求風味,追求品質,追求簡單的操作。那你已經找到了,因為 Mighty 就是為此而生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2. Storz&Bickel Crafty+:

Crafty 就像是 Mighty 的弟弟,但兩兄弟的蒸氣品質,幾乎沒有差異(90分/95分)。但因為 Mighty 的機身接近 Crafty 的兩倍大,所以冷卻總成(上蓋)也是兩倍大。而裡頭複雜的冷卻路徑就是 Mighty/Crafty 的蒸氣能有清涼的入喉感的主要原因。這代表,有更長冷卻路徑的 Mighty 會有更順暢且冷卻的蒸氣。但是,除此之外,兩者的風味口感、效果強度、濃密煙量,三方面都是幾乎相同的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3. Ghost MV-1:

MV-1 是一台專為蒸氣純度設計的霧化器,是這五台中,口感最好的機型。它是所有霧化器中,最接近零阻力氣流、冷卻效率也最好的機型,吸進蒸氣時,氣流就如呼吸一般順暢,且就算是用最高溫,蒸氣也是清涼順口。它使用「單口式純對流加熱」,缺點和其他同加熱方式的機型相同,上手難度稍高,需要一點時間掌握吸氣時的速度、時間長度,以及裝料的量、鬆緊度、研磨粗細。但是,它只要15秒內就能完成加熱,並產出通常在桌上型霧化器才有的高純度蒸氣品質,並且濃縮在單口之內,創造出超越其他電子機型的單口重擊感。(開箱評測影片)

4. Sticky Brick OG:

Sticky Brick 品牌的機型,是目前市面上省草的第一名,你可以放入0.05的燃料,也可以放進0.2,0.3的燃料,它都能將其價值搾乾到最極致。而且,OG 在本類別的六台中,是最便宜的,但只要學會如何正確使用,它的單口效果強度,強過其中任何一台。

Sticky Brick 全系列的機型,都和上述的 MV-1 一樣,是「單口式純對流加熱」,但不同的是,Sticky Brick 是手動噴槍加熱,這是它的缺點也是優點。

缺點是,它的上手難度,比任何一台霧化器都還要高,新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加熱過頭而燒焦,或火焰拿太遠,溫度不夠高,而沒有煙量。因為它的使用方法是一邊加熱一邊吸氣,「加熱、蒸氣產生、吸氣」,三者是同時發生的,所以你要在沒有任何數字輔助的情況下,學會透過感受蒸氣入喉的感覺,來控制火焰的遠近以調整溫度,進而控制蒸氣的組成。不過只要經過幾次失敗,大部分人都可以用得很好。

而優點就是,只要你學會了,它的可控性、使用彈性極高,它每一口都能產出市面上數一數二的蒸氣品質,而這個「一口」的溫度、強度、煙量、口感,完全由你決定,你可以要一口完美低溫風味與大煙量的組合(其他機型在低溫下產出的煙量非常少),或是放入少少的量,用高溫兩口榨乾。數不清的玩法和組合,你想要省草一點,或你今天想要飛到外太空,要什麼高度或效果,都可以自己客製化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5. Arizer Solo2:

Arizer 品牌的蒸氣品質,以順暢涼爽的蒸氣,及純淨的風味口感著稱,而他們的機王 Solo2 更是其中之最。它有全電子攜帶型市場中,最長的玻璃冷卻路徑吸嘴,因此,即使在高溫下,它也能維持著比大部分機型更好的風味。還有 Arizer 品牌中最巨型的陶瓷加熱器,功率最大,產煙效率最高,可以承受連續、長時間的吸氣,這不但在多人使用是個大優勢,獨自使用時,也能用又深又長的吸氣(20-30秒),做出風味濃郁煙量又足夠的單口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6. Boundless TERA:

TERA 是 Boundless 這個美國品牌中,我最愛的一台,有水準之上的口感風味,以及巨大的煙量,而且單論效果強度,可能還在 Mighty 之上。它是一台效果極強的「回合式純對流的電子機型」(想了解純對流加熱請點我),是市場上唯一有這種配置的機型,相較之下,其他純對流的機型,要不就是手動噴槍加熱,要不就是「單口式」電子機型,操作上都需要學習與熟練。 TERA 則只需要開機,設定溫度,完成後就可以使用,以人人都能上手的方式,提供了所有純對流加熱帶來的優勢(強度與口感)。原廠還在包裝中就附上了玻璃吸嘴和 Bong 轉接頭,兩個最實用的配件都不用另購。搭配上 Bong,開到高溫,你會看到,誇張的煙量,在透明的玻璃中不斷湧出,海量的灌進你的肺中,但在經過水冷卻降溫後,入喉感卻是意外的清涼舒服。幾秒鐘後你只會有兩個想法「這個高度真的是太扯了」或是「OH…SHIT 不應該抽這麼大口的」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攜帶方便性:

1. Arizer ArGO:

ArGo 擁有了所有便攜型該有的優點,而且是在「掌心大小」的機型中(不包含Crafty),蒸氣品質最好的一台,也是我出門最常帶的機型之一。加拿大 Arizer 品牌的整體品質,從包裝盒,到機身,再到蒸氣,一直是很多人在 Storz&Bickel 後的第二選擇,但是因為超長的玻璃吸嘴,使這個品牌的機型,在攜帶性上一直無法拿到高分。所以他們做出了超便攜機型 ArGo,將相同的混合加熱系統,一樣經典的三合一玻璃管,通通濃縮在 ArGo 不到150公克的掌心機身中。雖然因為玻璃管較短的關係(也有長吸嘴可以選配),蒸氣會比同牌的 Solo2 和 Air2 稍燙一些,但蒸氣品質依然有高階水準,贏過90%的機型。它還有可更換的電池,吸嘴保護蓋,容易裝卸、保養的燃料槽,以及總共90分鐘,6-8鍋的續航時間,近乎 Crafty 的兩倍,也是這個尺寸級距中最久的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2. Healthy Rips FURY EDGE(Fury2):

會說 EDGE 是C/P值最高的中階機型,不單是因為它的性能高於同級水準,更是因為,它在僅掌心大小的機身上,就做出了這樣的水準。再加上原廠的防塵上蓋,可以保護吸嘴放在包包或口袋也不會沾到灰塵,以及在黑暗環境下,很好用的低調模式(關閉全機燈光),電量還比上代多出了40%,續航力從40分鐘增加到了60分鐘,這都讓 EDGE 在攜帶性這點上有很大的優勢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3. DaVinci IQ:

看起來,IQ 只是更大台的 MIQRO,但其實他們是兩台完全不同的機型。MIQRO 只適合微量使用,IQ 則相反,適合中度到重度用量的使用者。因為 IQ 的機身較大,可以容納大得多的加熱器和電池(IQ 18650/ MIQRO 18350),也有更大的燃料槽空間,可以帶來明顯比 MIQRO 更巨大的蒸氣量,更強的擊中感。說實在,兩者大小的差異不到2cm,在攜帶上並不會有什麼影響,但性能卻完全不同,並沒有哪一台一定比較好,而要看哪台更符合你的需求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4. DaVinci MIQRO:

MIQRO 是世界上最小的攜帶式霧化器,比同牌的大哥 IQ 更小也更輕。乍看之下,就攜帶性它應該是要第一才對,但我會將它排在 IQ 之後,是因為 MIQRO 並不適合每個人。

原廠為了達成「世界最小」這個目標,用了更小的加熱器,和更小的電池來設計,功率較小,使得在產煙效率和電池續航力上有所犧牲。這代表,MIQRO 要達到與 IQ 相同的煙量,需要開到更高的溫度,續航力也只有30分鐘左右。

但除此之外,MIQRO 有同級機型中,最輕最小的機身、最美的機身質感、最長的原廠保固(5年),還有全陶瓷的氣流路徑和燃料槽,提供絕佳的口感;可調整大小的燃料槽,最多可以將用量減少至50%。如果你要多人使用,或是追求大煙量帶來的重擊感,那它不會是你的最佳選擇。但如果,你的用量不大,只是偶爾放鬆一下,一次的用量也不過1~3鍋;或你的需求,只是去公園蹓狗散散步、出門吃頓飯看部電影,最好是丟進口袋就能出門,連包包都不用帶。如果,輕量化對你來說,比續航力或煙量更重要,那這台僅僅一隻打火機大小,美到不行,價格只有 IQ 二分之一的 MIQRO,會是很棒的選擇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5. Storz&Bickel Crafty:

會把 Crafty 排在最後一位,是因為它是這五台中,體積最大的。但如果以整台機型的綜合評分,其實它會是這類別中的第一名,我也會說它是「攜帶性與頂級蒸氣品質的完美結合」。

如上「蒸氣品質」類別排行中所述,在最重要的蒸氣品質方面,Crafty 和 Mighty 兩兄弟只有5分的微幅差距。但在攜帶性上,僅二分之一尺寸的 Crafty 會有巨大的優勢。Crafty 是蒸氣品質和攜帶性的完美結合,如果你追求蒸氣品質,也有攜帶性的需求的話,那Crafty,會比更強一些,但大台得多的 Mighty 更稱職。 加上 Storz&Bickel 超實用的原廠彈匣配件(Mighty也適用),可以預先裝好燃料,分成多顆彈匣,使用時放入燃料槽,使用完拿出來,再換一顆,省去在外面裝卸料的麻煩,也是帶出門必備的配件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電池續航力:

參考標準:Crafty、Fury2 使用總時長約都在45分鐘,總鍋數3~5鍋

1. Arizer Solo2:

在電池續航力這個類別,每台都是體積巨大的品牌機王,畢竟電池就是這麼大,這是無可厚非的。但 Solo2 是我用過電量最誇張的機型,記得我第一次用時,想說怎麼已經在抽了,電量都還不動?還以為是電量顯示壞了。結果到最後,經過我計算,總共抽了15鍋,大約2.5小時的總時長,但充電時間也需要約3個小時,不過有支援直通充電,可以邊充邊使用。它的機身比 Mighty 還小,卻有1.5倍長的續航力,比起較小的攜帶型,更是3倍以上,續航力稱得上是怪物級的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2. Storz&Bickel Mighty:

Mighty 有兩顆內置式的鋰電池,使用總時長約100分鐘,6-10 鍋。缺點是沒有USB充電,但有車充可以選配。充電時間大約2個小時,支援直通充電,可以邊充邊使用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3. Boundless TERA:

TERA 配備雙 18650 電池,雖然電池續航力並不如以上兩台驚人,但它是三台中唯一,也是在機王等級中,少數可更換電池的機型。使用總時長約50-60分鐘,5-8鍋。採用方便的USB充電,充電時間約3個小時。經我們測試,可以在使用中充電,但原廠以會傷害電池為理由,建議不要這麼做。(開箱評測影片)(購買連結)

如果你認為有更值得推薦的機型應該在排行榜中,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,這樣,你也貢獻了更多的意見和選擇,讓大家能更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型。

當然,有需要更進一步的霧化器建議或有任何疑問,也可以在底下留言,或在蝦皮聊聊詢問我們,我們每天都會查看留言回覆,也會用我們的專業性,誠實為你分析,依你的需求,推薦你最適合的霧化器。

最後,Have A Good Trip!

 

👉 逛逛我們的蝦皮賣場:

https://shopee.tw/highway420

👉 所有我們翻譯的霧化器介紹影片:
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YouTube

👉 關注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:

https://Good-Trip-Vaporizer-Facebook

CraftyDynaVapFury2FuryEdgeMightyvaporizer大麻霧化器草本霧化器101購買指南
63
FacebookRedditTelegramLINE
Good Trip Vaporizer

上一篇
Ambit 開箱評測&教學:挑戰最高C/P值!超迷你的蒸氣怪獸(Ambit by Vivant)
下一篇
FOG 開箱介紹&使用教學:對流加熱,輕便攜帶(X-Max XVAPE FOG)

更多相關文章

Mighty 和 Crafty+ 差在哪?哪台是更適合我的德製機王?(優缺點及差異比較)

DynaVap 購買指南:從 M 到 OmniVap 全系列詳解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(Portable vs Desktop Vapori...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(On-Demand vs Session Vapor...

霧化 vs 燃燒!10個你一定要入手霧化器的原因

草本霧化器101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
草本霧化器101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(Conduction vs Co...

1 留言

Penci 2017-07-19 - 3:56 上午

Quis autem vel eum iure reprehenderit qui in ea voluptate velit esse quam nihil.

回覆

請留言 取消回覆

Save my name, email,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.

最新消息&優惠資訊

Good Trip Vaporizer 草本霧化器專門店

熱門文章

  • 1

    草本霧化器推薦指南:如何選擇一台適合我的霧化器?

    2020-08-07
  • 2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四集:霧化完的草還能用嗎?ABV 是什麼?

    2019-11-29
  • 3

    DynaVap M 新手使用指南:每個飛行員都該來一管的省草神器

    2019-12-09
  • 4

    OmniVap XL 2021 開箱介紹:DynaVap 鈦製旗艦機王(NEW OmniVap XL 2021)

    2021-03-30
  • 5

    DynaVap M 2021 開箱介紹:入門級省草神器全新升級!(NEW VapCapM 2021)

    2021-03-30
  • 6

    DynaVap VonG 2021 深入介紹: 十項全能,誠意滿滿的超值之選!(DynaVap VonG 2021)

    2021-03-30
  • 7

    DynaVap 2021 全面升級:M,Omni,VonG 全新系列開箱介紹(NEW DynaVap 2021)

    2021-03-25
  • 8

    【SLX 開箱介紹】:一顆用一輩子,永不沾黏的陶瓷研磨器(SLX Grinder)

    2020-10-06
  • 9

    Santa Cruz Shredder 開箱評測:Wiz Khalifa 愛用,世界第一名的研磨器!

    2020-09-18
  • 10

    Ambit 開箱評測&教學:挑戰最高C/P值!超迷你的蒸氣怪獸(Ambit by Vivant)

    2020-08-06
  • 11

    Ambit 開箱評測&教學:入門級王者,美國大廠的野心(Ambit by Vivant)

    2020-08-06
  • 12

    Vleaf Go 開箱介紹&教學:一鍋裝滿只要0.03g,超高C/P值的省草神器(Vleaf Go by Vivant)

    2020-07-10
  • 13

    Vleaf Go 開箱介紹&教學:小資族的救星,超乎預期的入門首選(Vleaf Go by Vivant)

    2020-07-10
  • 14

    如何調整 DynaVap 燃料槽容量大小?(2020 M、鈦頭皆適用)

    2020-05-26
  • 15

    DynaVap 購買指南:從 M 到 OmniVap 全系列詳解

    2020-04-20
  • 16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六集:10件你購買霧化器後一定要知道的事

    2020-02-20
  • 17

    Storz&Bickel APP 連線教學:網頁版電腦 + IOS 系統(適用 Crafty+/Volcano Hybird 含功能介紹)

    2020-02-04
  • 18

    Mighty/Crafty 必備配件三寶!性能解封,開啟完整的使用體驗(Storz&Bickel)

    2020-01-17
  • 19

    DynaVap M 升級鈦頭值得嗎?:鈦製頭部 vs 不鏽鋼頭部(包含實測數據)

    2019-12-13
  • 20

    我的 DynaVap 上蓋很鬆怎麼辦?(上蓋鬆緊度調整教學)

    2019-12-12
  • 21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五集:溫度該設定幾度?

    2019-12-10
  • 22

    DynaVap M 清潔保養教學:5個步驟找回全新的性能(包含拆解組裝)

    2019-12-05
  • 23

    Mighty 和 Crafty+ 差在哪?哪台是更適合我的德製機王?(優缺點及差異比較)

    2019-12-03
  • 24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三集:傳導加熱 vs 對流加熱 vs 混合加熱(Conduction vs Convection vs Hybird)

    2019-11-15
  • 25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二集:攜帶型 vs 桌上型(Portable vs Desktop Vaporizer)

    2019-11-08
  • 26

    草本霧化器101 第一集:單口式 vs 回合式(On-Demand vs Session Vaporizer)

    2019-11-01

@2019 - All Right Reserved.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Good Trip Vaporizer


回到頁面上方